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引进高层次人才公告

【打印】 【关闭】
分享:
日期:2021-11-26 10:48 点击数:
字号: 【 默认

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简介

水利部 交通运输部 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建于1935年,原名中央水工试验所,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综合性水利、交通、能源科学研究机构;2001年被确定为国家级社会公益类非营利性科研机构。主要从事基础理论、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承担水利、交通、能源等领域具有前瞻性、基础性和关键性的科学研究任务。设有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水利部水闸安全管理中心、水利部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国家水文计量站、水利部基本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水利部水文仪器及岩土工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水利部大坝安全监测中心。

历经90年的发展,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已发展成为拥有60多个具有鲜明特色和专业优势的研究方向、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综合性水利科研机构。现设水文水资源研究所、水工水力学研究所、河流海岸研究所、岩土工程研究所、材料结构研究所、大坝安全与管理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所、农村水利研究所、大数据与智慧水利研究中心、水科学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计量与标准中心、水利部农村电气化研究所、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和瑞迪科技集团等科技开发机构。依托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建有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级水科学与水工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广东港珠澳大桥材料腐蚀与工程安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巴基斯坦小型水电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等4个国家级创新平台,以及水利、交通、能源行业和江苏省等14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定期公开出版8种中英文学术期刊。全院占地1600多亩,建有南京院本部基础前沿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南京铁心桥水科学与水工程综合实验基地、安徽滁州综合水文实验基地、安徽当涂科学试验及科技开发基地、无锡河湖治理研究基地、杭州农村电气化与可再生能源研发基地。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秉承“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科研精神,坚持“科学、规范、诚信、卓越”的质量方针,组织开展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研究,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研究成果,以黄文熙、严恺、窦国仁、沈珠江及张建云、胡亚安院士等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为我国的水利、交通、能源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自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至2024年底,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85项。出版专著580余部,获国家专利2250余项和国际(境外)专利30余项。现有科研与科技开发人员2900余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特殊支持计划人才等国家和部省级人才180余名,具有高级以上职称780余名,建有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等13支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创新团队,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荣获“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等称号。是国家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1个学位授权点,并设有水利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600余人。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被认定为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与全球80多个大学、科研机构和国际学术组织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并拥有直接进出口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水文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CNC-IHP)秘书处办公室、国际水文科学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CNC-IAHS)、国际航运协会升船机工作组秘书处(PIANC WG 207)、国际航运协会老旧通航设施扩能改造工作组秘书处(PIANC WG 266)、世界气象组织水文区域培训中心(WMO RTC)、国际标准化组织水文测验技术委员会仪器设备及数据管理分委会(ISO/TC113/SC5)秘书处、亚太地区小水电研究培训中心(HRC)等国际组织挂靠单位,以及ISO/TC113及其5个分委会国内技术对口单位。

二、引进对象

我院根据事业发展需要,面向海内外引进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农业工程、信息与通讯工程等水利、水运、水电相关专业领域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一) A类

1.中国或发达国家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

2.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获奖者(排名前3)。

(二)B类(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

1.“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杰出人才。

2.“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顶尖人才及创新团队项目人选、创新人才长期项目人才。

3.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奖者(排名前3)。

4.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负责人、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主要技术负责人。

5.担任国家重大水利水电水运工程设计、建设或运行管理主要技术负责人,具有丰富的工程技术实践经验,经同行专家评议,相当于上述层次的高层次人才。

(三)C类(年龄一般不超过45岁)

1.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2.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奖者(排名第1)。

3.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

4.我院重大创新研究急需,担任国内国际重要学术组织领导职务,在海内外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知名专家学者。

5.担任国家重大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建设、运行管理技术负责人或主要技术骨干,具有比较丰富的工程技术实践经验,经同行专家评议,相当于上述层次的高层次人才。

(四)D类(年龄一般不超过40岁)

1.“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人才。

2.中国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人选。

3.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奖者(排名第2、第3)。

4.我院重大创新研究急需,具有专业领域研究工作经历且业绩突出,在海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层次人才。

5.经同行专家评议,相当于上述层次的人才。

三、有关待遇

A类人才: 提供1000万元专项项目经费、一次性购房补贴300万元。

B类人才:提供300万元专项项目经费、一次性购房补贴200万元。

C类人才: 提供200万元专项项目经费、一次性购房补贴150万元。

D类人才: 提供100万元专项项目经费、一次性购房补贴80万元。

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一人一议。

引进人才带领科研团队来我院工作,团队成员中符合引进人才标准的,享受引进人才相应待遇,其他成员的待遇协商确定。

四、联系方式

地  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广州路223号人事处

邮  编:210029

联系人:李福臣  

电子邮箱:fcli@nhri.cn

电  话:025-85828165

传  真:025-85828166